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行业应用 » 汽车电子 » 汽车+汽车电子器件热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共3条 1/1 1 跳转至

汽车+汽车电子器件热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高工
2025-08-13 19:44:40     打赏

汽车电子器件热特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在汽车电子系统设计中,精确评估器件的散热特性至关重要。传统热阻计算方法(如θJA、θJC)因假设单一散热路径,在复杂汽车环境中往往存在显著偏差。本文将系统阐述基于热特性参数(Ψ)的汽车电子器件散热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多路径热流建模,更贴合实际工况,为汽车电子热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一、传统热阻模型的局限性

汽车电子器件散热面临多重挑战:发动机舱高温环境(可达125℃以上)、振动导致的接触热阻变化、多器件密集布局形成的热耦合效应等。传统热阻参数θJA(结到环境热阻)假设所有热量通过单一路径传递,而θJC(结到壳热阻)仅考虑直接传导路径。在汽车实际应用中:


多方向热流:热量同时通过封装顶部对流、引脚传导、PCB板传导等多路径散失

非均匀环境:空气流动、邻近器件发热形成复杂温度场

动态工况:车辆加速/制动导致散热条件突变

以IGBT模块为例,在电机控制器中其热量分布显示:仅35%通过底板传导,45%通过顶部散热片,20%通过引脚和连接器散失。这种多路径特性使传统θJA估算误差可达40%以上。


二、热特性参数体系构建

JESD51-12标准定义的热特性参数Ψ(Psi)通过功率加权方法,建立了多路径热流模型,包含三类核心参数:


1. 结到板热特性参数(ΨJB)

定义:表征器件结温与PCB板温度差值与器件总功耗的比值

计算公式:

ΨJB = (Tj - Tboard) / Ptotal

其中Tj为结温,Tboard为PCB板测温点温度,Ptotal为器件总功耗


测量方法:


在器件底部与PCB间插入柔性温度传感器

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同步监测封装顶部温度分布

通过热电偶阵列获取PCB板局部温度梯度

汽车应用案例:

在车载DC/DC转换器中,使用ΨJB参数可将结温预测误差从θJA方法的±15℃降低至±3℃以内,特别适用于MOSFET阵列的散热设计。


2. 结到顶热特性参数(ΨJT)

定义:反映结温与封装顶部表面温度差值与顶部散热功耗的比值

关键优势:


无需断开PCB连接即可测量

适用于带散热片的器件评估

可结合CFD仿真进行优化

工程实践:

某车载T-BOX的Wi-Fi模块散热设计中,通过ΨJT参数优化散热片几何形状,使顶部对流散热效率提升22%,模块工作温度降低8℃。


3. 结到引脚热特性参数(ΨJCp)

定义:量化引脚传导散热对结温的影响程度

测量挑战:


需分离引脚传导与PCB传导的热贡献

需建立三维热阻网络模型

推荐采用结构函数分析法

典型应用:

在车载CAN收发器设计中,通过ΨJCp参数评估引脚镀层厚度对散热的影响,发现将引脚镀锡厚度从25μm增加至50μm,可使ΨJCp降低18%,显著提升器件可靠性。


三、汽车热特性参数工程应用

1. 多物理场耦合建模

建立包含流体-热-结构耦合的仿真模型:


使用STAR-CCM+进行流场分析

通过Icepak计算热传导

在ANSYS中实现结构应力分析

某新能源汽车BMS系统仿真显示,考虑多路径散热后,电芯温度均匀性提升35%,热失控风险降低60%。

2. 加速寿命试验设计

基于Ψ参数的加速试验方法:


确定关键Ψ参数与失效机理的关联性

建立Arrhenius模型与Ψ参数的映射关系

某车载MCU的试验表明,通过ΨJB控制的温度循环试验,可将寿命测试周期从1000小时缩短至300小时。

3. 热管理策略优化

动态热控制算法实现:


实时监测Ψ参数变化

结合车辆工况预测热负荷

调整风扇转速/水泵流量

某混合动力车型的实车测试显示,该策略使冷却系统能耗降低18%,同时确保器件工作温度始终低于安全阈值。


image.png

采用热阻的计算方法,不管是还是0c,往往比较粗略,因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标准JESD51-12中,较为准确地估计采用热特性参数来分析和检测器件的特性。热特性参数业是指在所有已知的传导路径下,大部分热量传递状况下器件的散热特性;而热阻0是指全部的热量传递,是规定了某条散热路径的参数。在实际的电子系统散热时,热会由封装的上下甚至周围传出,而不一定会由单一方向传递,因此里比较符合实际系统的量测状况,如图所示。


如果使用0来进行估算,结果是非常糟糕的,仅适用于理想的电路板、理想的贴装和理想的环境,只能作为定性分析之用。同样的,使用c也是非常糟糕的,只有接近理想的封装,特别大的封装(比如TO220)才有意义,这时直接传导占据最主要的比例,如图所示。①Ψ:是结到电路板的热特性参数。与热阻0测量中的直接单通路不同,火。测量的元件功率通量是基于多条热通路的。这些出的热通路中包括封装顶部的热对流,因此更加便于用户的应用。 ②Ψr是衡量结温和封装顶部温度之间的温度变化的热特性参数。当封装顶部温度和功耗已知时,有助于估算结温。 ③必c是衡量结温和引脚温度之间的温度变化的热特性参数。使用业估计会取得更精确的结果,非常遗憾很多厂家一般不会在它的说明书中把这个数值标识出来,因为这种方法需要更详细的数据,因此实际操作起来不具可行性。

image.png

总结

汽车电子器件散热设计需精准评估热特性,传统热阻法(如θJA、θJC)因假设单一散热路径,在复杂汽车工况下误差显著。JESD51-12标准提出的Ψ参数体系通过多路径热流建模,更贴合实际:ΨJB(结到板)可降低结温预测误差至±3℃以内;ΨJT(结到顶)支持非侵入式测量,优化散热片效率达22%;ΨJCp(结到引脚)量化引脚散热影响,指导镀层厚度优化。工程应用中,多物理场耦合建模提升电芯温度均匀性35%,基于Ψ参数的加速试验缩短测试周期70%,动态热管理策略降低冷却能耗18%。该方法突破传统热阻法的局限性,为汽车电子热设计提供从器件级到系统级的精准解决方案,成为保障高可靠性运行的核心技术支撑。



专家
2025-08-13 20:19:57     打赏
2楼

感谢分享


专家
2025-08-13 20:21:44     打赏
3楼

感谢分享


共3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