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上应用的霍尔式传感器与日俱增,主要原因在于霍尔式传感器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输出电压信号近似于方波信号;二是输出电压高低与被测物体的转速无关。霍尔效应式传感器与磁感应式传感器不同的是需要外加电源。
霍尔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如图下所示,主要由触发叶轮、霍尔集成电路、导磁钢片(磁轭)和永久磁铁等组成。触发叶轮安装在转子轴上,叶轮上制有叶片。霍尔集成电路由霍尔元件、放大电路、稳压电路、温度补偿电路、信号变换电路和输出电路等组成。当触发叶轮随转子轴一同转动时,叶片便在霍尔集成电路与永久磁铁之间转动,霍尔式集成电路中的磁场就会发生变化,霍尔元件中就会产生霍尔电压,经过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就可输出方波信号。
当传感器轴转动时,触发叶轮的叶片便从霍尔集成电路与永久磁铁之间的气隙中转过。当叶片进入气隙时,霍尔集成电路中的磁场被叶片旁路,如图下(a)所示,霍尔电压为零,集成电路输出级的三极管截止,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U为高电平。当叶片离开气隙时,永久磁铁的磁通便经霍尔集成电路和导磁钢片构成回路,如图下(b)所示,此时霍尔元件产生电压,霍尔集成电路输出级的三极管导通,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U,为低电平。

总结知识点如下:
核心概念
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是一种利用霍尔效应来检测曲轴(发动机的核心旋转轴)位置和转速的电子装置。
功能:它的核心任务是告诉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两个关键信息:
曲轴转速:发动机转得有多快。
曲轴转角位置:活塞在气缸中的精确位置。
重要性:ECU根据这些信息,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来精确控制燃油喷射时刻和点火正时。如果这个传感器失效,发动机可能无法启动、运转不稳或直接熄火。
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基于霍尔效应:
什么是霍尔效应:当电流通过一个置于磁场中的半导体薄片(霍尔元件)时,如果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就会在薄片的两侧产生一个微小的电压,这个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压。
传感器结构:传感器内部包含霍尔元件、永久磁铁和信号处理电路。
工作过程:
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安装着一个信号盘(或称为靶轮),这个盘上通常有均匀间隔的齿,并且会缺一个或两个齿(作为参考基准点)。
当发动机运转时,信号盘随着曲轴一起旋转。
当信号盘上的齿 转过传感器前端时,会干扰或集中永久磁铁发出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会在霍尔元件中产生一个变化的霍尔电压。
当缺口 转过传感器时,磁场突然发生巨大变化,产生一个独特的电压信号。
传感器内部的电路将这个微弱的霍尔电压放大、整形,最终输出一个清晰的、方波形式的数字信号给ECU。
主要组成部分
霍尔效应传感器本体: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不随曲轴转动。
信号盘:安装在曲轴上,随曲轴一同旋转。其齿形设计决定了输出信号的模式。
输出信号特点
霍尔效应式传感器输出的是数字方波信号。
高电平:代表信号盘的齿正对传感器(或远离传感器,取决于设计)。
低电平:代表信号盘的缺口或齿隙正对传感器。
频率:信号的频率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ECU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脉冲的数量就能知道转速。
基准信号:通过识别缺齿产生的独特长脉冲,ECU可以确定曲轴的特定位置(例如,上止点),从而同步喷油和点火。
优点与缺点
优点:
低速性能好:即使在曲轴转速极低(甚至为零,如启动时)的情况下,只要磁场变化就能产生信号。这使得发动机启动更容易。
信号稳定:输出的是数字方波,幅值稳定(通常是0V或5V/12V),不受转速影响,抗电磁干扰能力强。
精度高: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曲轴位置信息。
可靠性高:由于是非接触式,没有运动部件,寿命长。
缺点:
需要供电:必须接通电源才能工作(通常有三根线:电源、搭铁、信号)。
成本相对较高:比另一种常见的磁电式传感器结构更复杂,成本也更高。
对安装间隙敏感:虽然不像磁电式那样对间隙要求极其苛刻,但仍有规定的空气间隙要求。
在启动发动机时,用示波器测量其信号输出波形,观察是否有规整的方波产生。
总结
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是现代电控发动机中至关重要的“眼睛”,它通过非接触的方式,可靠、精确地将曲轴的实时动态转化为ECU可以理解的数字信号,是保证发动机高效、平稳运行的核心部件之一。由于其优异的低速性能和稳定的信号输出,它已成为当今汽车发动机的主流配置。
我要赚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