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基础知识 » 线束——EMC里的隐形杀手

共1条 1/1 1 跳转至

线束——EMC里的隐形杀手

高工
2025-11-18 18:26:35     打赏

前言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电磁兼容性(EMC)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高性能发展,PCB(印刷电路板)设计愈加复杂,其中线束的布局和搭接对EMC问题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将探讨线束搭在PCB线路对EMC问题的影响。

84d3ed6a-c42f-11f0-8ce9-92fbcf53809c.gif

线束对EMC的影响及建议

1. 线束的电磁辐射

线束中的导线在传输电流时会产生电磁场,这种电磁辐射可能对其他线路或设备造成干扰。尤其在高速信号传输的情况下,电流变化迅速,辐射强度增加。因此,设计时需考虑线束的位置和走向或是采用双绞线或屏蔽线缆,避免将其放置在敏感组件或信号线附近,以减少相互干扰。

2. 耦合效应

线束与线束以及线束与器件之间的电磁耦合是EMI的重要来源。当多根线或线束与器件靠得过近时,会发生电磁耦合现象,导致信号干扰。尤其在高频应用中,耦合效应更为明显,可能引起信号失真和噪声增加。因此,设计时应尽量保持线束之间以及线束与PCB板间的距离,尤其是高频和低频线束应分开布置。

3. 接地设计

合理的接地设计对降低电磁干扰非常重要。在PCB设计中,确保线束的接地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并增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应采用广泛的接地面,避免形成大面积的地电位差。同时,线束的接地点应靠近PCB的接地层,减少接地回路的电阻,以提升接地效果。

84d3ed6a-c42f-11f0-8ce9-92fbcf53809c.gif

整改案例

接下来带来一个实际的整改案例分享,该整改产品为一款监控,下面为该产品的前期摸底数据:

84f6536e-c42f-11f0-8ce9-92fbcf53809c.png

【分析】:

可以看出数据在180M-300M处有一个规律的3M频率存在,通过对产品的排查,最后发现此频率来源于电源芯片的开关频率。在整改过程中还发现,机器组装测试时电源芯片右端的线束因结构问题,直接被压在板子的电源芯片上。另外,电源芯片与座子的距离较短。

因此,在对硬件进行整改前,先将线束与电源芯片拉开进行测试,结果显示,3M频率噪声明显降低。

850c35e4-c42f-11f0-8ce9-92fbcf53809c.png

【措施】:

电源模块进行滤波操作以及尽量将线束与PCB板分隔开,测试数据如下:

8522075c-c42f-11f0-8ce9-92fbcf53809c.png

84d3ed6a-c42f-11f0-8ce9-92fbcf53809c.gif

总结

线束的设计和布局对PCB的电磁兼容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优化线束布置、设计合理的回流路径、确保阻抗匹配和良好的接地,工程师可以显著提升PCB的EMC性能,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正常运行。良好的电磁兼容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因此,在PCB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线束对EMC的影响,以实现更高质量的电子产品。



共1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