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3G的风险和机遇
阴志华
在2G和2.5G网络建设中,都是运营商采购设备建网、开发业务。好在2G和2.5G移动通信业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消费者都愿意接受,并且都能用得起,运营商会很快地收回了建设成本。而3G的风险远比2G和2.5G大得多,再让运营商一手承担这一风险是不公平的。此外,对于3G,大部分的运营商并不着急:2G和2.5G业务运行良好,运营商收入稳定,利润也不低。让制造商多承担一些风险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使移动通信市场出现了自模拟、2G、2.5G移动通信技术以来业界最热闹、持续时间最长的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政府管理部门、运营商、制造商,以及媒体、普通的移动电话消费者,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唇枪舌剑,阐述着该发展3G或者不该发展3G的理由,其中也不乏观点不偏不倚的中立派。而随着全球公认的3种技术走向的日益明朗化,这场争论似乎已经有了结论,至少业内的一些专家是这样认为的,这个结论就是3G的机遇与风险并存。
3G环境的营造
虽然3G是通信业内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从全球范围看,目前真正启动3G业务的国家并不多,除了韩国推出了一些应用,开展得相对好一些,日本刚刚开了个小头以外,其他国家几乎看不出3G业务的苗头,此前被人们普遍看好的欧洲和美国都没有在3G上有所作为。欧洲国家曾经下决心将3G做好,并且政府以高价拍卖了3G牌照,而运营商们面对如此高价仍然趋之若骛,足可以看出从政府到运营商都对3G非常看好,这种举动给当时正处于火势的3G讨论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全球3G再次升温。而之后的结果却令人沮丧,欧洲3G形势急转直下,直到目前运营商都已经谈3G色变。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对于3G一直处变不惊,没有哪家运营商去申请3G牌照。
应该说欧洲国家对于3G的狂热只是一时的糊涂,它们并没有分析清楚3G应该具备的市场土壤,或者欧洲有没有首先播种3G的土壤。在牌照拿到手以后,欧洲运营商似乎对形势看明白了一些,没有立即投入3G网络的建设,当然这其中并不排除由于牌照竞拍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压力,但运营商对3G业务的没有底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其实,造成目前状况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人们的消费习惯问题。著名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电信总监、对3G作过深入研究的电信市场分析师孙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欧洲3G市场的启而不发,拍卖牌照使运营商背上沉重负担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而关键的因素在于运营商还没有发现适合于3G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电信用户们的消费习惯。欧美地区移动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是来自于商业用户,应该说未来3G的主要消费群体仍然以这些用户为主。在欧美地区,人们用手机交流大部分局限于话音,在增值业务方面充其量以短信为主。而3G业务以数据业务为主,主要体现在应用层上,这有些不太符合欧美人的使用习惯,他们更多喜欢面对面,或者语音交流。作为移动业务主力军的商务人士会由于商务的需要而使用3G提供的数据业务,但这一群体毕竟是一个不大的群体,它并不能足以支撑整个3G市场。而普通用户对3G的接受,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就如同短信在欧洲的启动和普及一样需要时间。
和欧美市场不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这些汉文化国家或者受汉文化影响很深的国家,人们的消费习惯则非常有利于3G业务的开展。
目前3G市场的现状是,韩国比较成功地推出了比较多的移动数据业务。在各类有关3G的研讨会上,韩国往往被作为典型来证明3G的可发展性。虽然谁也不能说目前韩国运营商推出的就是纯正的3G服务,但其业务类型和技术都已经非常接近3G而被人们称为“准3G”了。现在人们在谈论韩国3G的时候,不再像以前那样纯粹地强调运营商所采用的CDMA2000这种技术的胜利,而将很大的因素归结为韩国消费者对3G业务的接受和认可。话题回到了3G环境的营造上。
在中国、韩国和日本这几个国家,人们非常容易接受电信新业务。以手机为例,在美国和欧洲国家,人们用的手机多是外观和功能都非常落后的款式,虽然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都是全球手机制造巨头,但它们不断更新的手机产品更多地被东方消费者而不是他们本国的消费者所青睐。通俗地讲,东方民族讲究赶时髦。走在北京、上海、东京、汉城的大街上,年轻人用的是小巧玲珑的手机,而短信业务和彩信业务已经为他们赢得了“拇指一族”的美誉。中国在娱乐消费方面很接近日本和韩国,当年卡拉OK从日本开始流行,很快就在韩国和中国变得非常普及。依此类推,以应用为核心的3G会不会也和卡拉OK一样受到欢迎,许多人的观点是肯定的。
消费习惯决定了许多新的电信业务都会在这些地方有一定的市场。对这一点,孙驹毫不讳言,他说,3G一旦在中国启动,将会得到迅速发展,并且引领整个3G潮流。
3G在中国有发展的基础,而中国会在什么时候发展3G呢?孙驹说,首先需要国家的政策,即牌照;另外,牌照一旦颁发,业务能否真正启动,还需要根据3G本身的业务特点来看。3G业务本身也具有自身的特点,3G的市场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什么3G在全球发展不起来,和3G需求的环境营造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环境需要电信运营商来营造,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运营商们并不擅长于这个环境的营造,这就是3G起步难的原因。所谓的“环境”,其实就是产业链。从现在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几种移动业务来看,凡是成功的业务都和其产业链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3G以内容为主,以应用为主,这种业务的推出意味着有非常多的应用服务、内容服务通过3G平台供用户使用。所以运营商应该尽快调整心态,做好价值链,做好牵头工作,共同营造好一个3G环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是平等的,运营商、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共同3G这块饼做大,于是大家就都有饭吃。如果运营商一定要以自已为核心,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其他环节因为利益受损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建立,从而直接影响3G产业的发展。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3G的特点是高速互联网、移动上网等,而现在并没有什么移动应用表现出必须用这些功能才能够实现。人们不妨从日本NTT DoCoMo相对成功的经验看一看。NTT DoCoMo的数据业务基本上娱乐内容,但是2.5代网络就足以支撑娱乐业务的发展了,如果说3G一定比2.5G强,那一定是某些3G所能支撑的业务是2.5G不能支撑的。专门从事无线通信研究的信息产业部电信规划研究院移动通信规划处处长胡坚波认为,真正的3G时代应起步于适合3G技术的新业务的诞生,而这些业务一味凭空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人们有理由认为,在3G的问题上,现在正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它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运营商在没有建成3G网络的时候没有办法空想出来还是空中楼阁的3G会有什么具体的业务,并且这些业务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基于此,运营商不会去冒险建设一个回报渺茫的网络而白白浪费投资。假如网络建成却没有业务推出,或者业务不受欢迎,就不会有用户,没有用户,运营商谈何收益?运营商会损失惨重。而同样的道理,没有网络,没有业务,何以去发展用户?
有人认为,运营商可以先建设一个小规模的网络,探索业务和用户的发展情况,如果有业务推出、有用户使用就可接着投入,继而把业务继续扩大,持这观点为的人还援引了话音市场的发展过程以证实这种办法的可行性。然而与语音业务不同的是,以数据和应用为基础的3G的发展是需要依托于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上的,许多数据业务比如说多媒体短信,移动业务是依托在一个很大的客户群体上的。数据业务的最初业务——短信正是如此:短信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而只是当用户量积聚到足够多的时候,中国移动才有条件大力推广短信业务。假如全国只有10万用户,短信业务必定不能成功。好在短信业务可以基于2G网络来实现,2G用户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语音业务为基础发展到了足够多的数量,所以短信业务有用户量的支持,才会像现在的火爆。也就是说,建成一个小网络,用户量将无法增长很大,需要用户量来支持的3G业务也就无法大规模开展。而没有用户,没有业务的支持,运营商又如何能再投更多的资金去建更大的网络?按照常理,运营商不会在还没有业务的情况下就贸然建设一个非常大的网络,然后才去找用户。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好在中国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也许会给未来中国的3G带来个好的解决办法。这个特殊性就是,中国目前只有两家移动运营商,分别经营着GSM和CDMA网络,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已经全面升级到2.5代的CDMA1X了。
移动联通未来3G策略分析
应该说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未来的3G将如何开局尚不明朗。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还没有看清3G的局势和未来的时候,将不会轻易地投资去建设许多人认为中国移动肯定会采用的WCDMA网络。首先,对GSM网络运营商来讲,在GSM网上建WCDMA网络,其费用和重建一张网络是一样的。另外,中国移动考虑得比较多的应该是即使网络建设起来了,完全不同于基于GSM网络的业务的3G应用又在哪里。
中国移动顾虑的,正是联通在发展3G方面的优势所在。
运营商在一定程度上会把3G作为竞争的一个砝码,如果同一市场的竞争对手都不发展3G业务,其中某个运营商也没有必要非得发展3G不可。具体到中国移动,如果迫于联通的压力,联通在为发展3G做准备,中国移动则不会坐失机遇。据这种分析,中国移动作为博弈的一方,会把联通是否准备发展3G作为是否发展3G的一个参照。
联通的情况在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格局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已经完全由窄带CDMA升级到了CDMA1X,已经具备了为用户提供多种类似于3G的数据业务。何况,高通公司为中国联通提供了一个非常平滑的由窄带CDMA向CDMA1X,再向CDMA2000(3G)过渡的解决方案。不难看出,联通未来的3G网络必是基于CDMA2000标准的网络,甚至有些业内人士说,CDMA1X已经可以被认为是准3G网络了。如果算3G,中国政府没有颁发3G牌照,而联通用CDMA1X网络是经信息产业部批准的,联通从窄带的IS95到CDMA1X,再到未来的CDMA2000,就如同一条产品线,可以轻松地升级换代,而且有信息产业部批给CDMA频段可以使用。所以有专家分析,即使没有3G牌照,联通也可以凭着高通提供的CDMA技术所具有的可以自然而然地在相同频段内延伸的特点而平滑地升级到3G。另外,联通和美国的高通、韩国的有着丰富CDMA网络运营的SK分别都成立了合资公司,已经具备了提供数据应用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3G的局面将由联通开启。联通对于3G的选择比移动要单一得多。
而移动目前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因为政府3G牌照没有发放,移动不能重新建设3G网,而目前经营的GSM网又不能像联通CDMA网络可轻松地升级,直指3G,只等牌照。当然,这种境地也并不是意味着移动在3G上只能慢半拍。孙驹认为,当中国联通沿着CDMA的平滑路线向3G过渡的时候,也就会营造出一个个相应能看出苗头的3G应用和氛围。而这个苗头对中国移动来讲则是发展3G业务的指路灯。此时,中国移动一旦获得3G牌照,便将以其强大的财力和良好的业绩保证迅速地建设3G网络。而此时情况是,3G的市场已然被中国联通孕育成型,3G市场前景日趋明朗,中国移动取得在3G方面以静制动的效果。
对中国移动未来会采用何种3G标准,一般人认为,WCDMA将是首选。但孙驹认为,如果联通CDMA2000取得成功,中国移动考虑CDMA2000也是有可能的。因为移动选择WCDMA,将面临完全建设一个新网的投入,而在CDMA2000标准中,高通推出了GSM1X技术。孙驹介绍说,GSM1X技术就是旨在能让GSM网络和CDMA2000网络实现互通。这样将会为移动节省大量投资。
一种模式:风险共担
虽然说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看,中国有发展3G的基础,但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国在现阶段发展3G有一定的风险。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春林认为,就目前的状况,中国建设3G是为时过早的。他说,欧美的标准为什么不在自己的国家先用,而到中国极力地鼓吹,无非就是把中国作为技术试验场,按照欧美国家的经济条件,消费者完全有能力使用3G业务,只是市场培育问题需要解决。而以中国目前的条件,能有多少人使用得起未来的3G业务呢,即使中国有这种潜在的消费欲望,也不能代表欲望就一定能实现,因为中国大部分电信用户还不具备这种长期使用数据业务的水平。而经过几年的大力研发,制造商们在3G上的投入可谓巨大,3G市场的迟迟不能启动,使厂商们背上了沉重的压力,所以他们是3G尽快上马的极力怂恿者。既然上3G有很大风险,运营商对3G持慎之又慎的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能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模式,来化解或者降低3G风险,也许会提高运营商对3G的兴趣。
这个模式已经有人在设想。其内容就是:运营商和制造商共担3G风险,制造商提供设备,运营商提供人员,双方共同建设3G网络,如果业务开展得好,制造商从其中慢慢收回其设备投资,如果不好,设备投资则由设备制造商承担,而运营商投入的只是人员成本。在此前的2G和2.5G网络建设中,都是运营商采购设备建网、开发业务。好在2G和2.5G移动通信业务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消费者都很接受,并且都能用得起,运营商会很快地收回其建设成本。而3G则不同。鉴于3G的特殊性,其风险远比2G和2.5G大得多,再让运营商一手承担这一风险是不公平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对于3G,大部分的运营商并不着急,2G和2.5G业务运行良好,运营商收入稳定,利润也不低。中国移动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就曾经在一个非正式场合说过,中国移动并不是很着急地上马3G,而真正急于推动3G的是制造商。如此,让制造商多承担一些风险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制造商各怀心思
全球的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在关注3G的进程,他们分别跟踪了一种或多种标准,并且基于这些标准在研发产品。厂商们心中都有一本帐,说得更确切一些,他们都在押宝,为了使宝能押得准确,他们还在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运营商。
从国内厂商的情况看,华为偏重研发基于WCDMA标准的产品,对CDMA2000兼而有之,因为在中国联通的CDMA市场上华为由于初期市场没有进入,在联通1X网络的建设上也无建树,同时鉴于CDMA2000的平滑性,华为料想将来在联通这个市场作为不会很大,所以没有在这方面投入大的精力。而华为之所以对WCDMA有些偏爱,是将宝押在了中国移动和新的运营商将来会用WCDMA技术建网。在WCDMA方面,有关专家说,华为的研发水平和国外主流厂商的水平已经一样了。而且华为还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若干个开放实验室,和其合作伙伴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互联互通的测试、应用的开发等。中兴通讯由于在联通IS95和1X网络的建设中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以侧重研发基于CDMA2000标准的产品,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EVDO商用产品在去年就已经推出,同时对EVDV的研发也进行密切跟踪。专家分析,一旦条件成熟了,中兴会很快就有EVDV产品推出。
再看看国外厂商。诺基亚撤销了在韩国的对CDMA2000标准的研发机构,来表明自己对WCDMA的专注,诺基亚强调自己的优势就在于专。爱立信则被人们认为是脚踩几只船的高手,不但对于欧洲标准WCDMA感兴趣,对美国标准CDMA2000也不放过。爱立信的思维更加缜密,投放不少的精力在MMS上面,而作为数据业务典型代表的MMS正可以作为3G业务的前奏。爱立信想以MMS的先机确立未来在3G上的地位。另外一些厂的做法则完全体现了它们的不想失去任何一块市场的思路。像西门子支持TD-SCDMA,有专家称是想通过这样的合作和中国走得更近一些,而摩托罗拉和华为的合作(摩托罗拉提供无线设备,华为提供核心设备)使国外厂商和国内厂商实现互补,在某种程度使其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有了更大的胜算。
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据传,有一家制造商推出了CDMA450技术,这个技术接近于CDMA技术,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已经在某些地区基于这种技术推出小灵通业务。据说,这种技术预留了可切换模块,作为未来新的移动运营商的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一旦获得了3G牌照,只要插上相应的模块,就可以演变成WCDMA或者CDMA2000。对于新进入移动的运营商,这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摘自《通信世界》
关键词: 风险 机遇 网络 运营商 业务 定的 建设 制造商
共1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B站互动赢积分】活动开启啦!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