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条
1/1 1 跳转至页
电子信息百强揭晓 海尔普天联想分列前三
【据《中国电子报》 2003.04.24报道】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依据企业2002年营业收入排定的2003年(第17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经过企业积极申报、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认真推荐和信息产业部严格审核,于4月24日在北京揭晓。海尔集团公司以实现年营业收入711亿元的业绩首次荣登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和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分列第二、第三名。第四名至第十名的企业分别是:TCL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四川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本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入围标准从上届的5.1亿元提升至7.8亿元,提高幅度达53%。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719亿元,比上届增加753亿元,增长15%。本届百强共实现利润总额238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到45家,比上届增加1家。本届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比重达41%,其中前1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3073亿元,占到全行业的22%。本届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40%,利润排名前10家企业合计利润130亿元,占行业利润总额的22%。本届百强企业合计上交税金191亿元,占全行业73%。
电子信息百强第1名和第100名营业收入相差近100倍,而在首届电子信息百强中第1名和第100名营业收入相差只有10倍。本届百强企业更新率达到18%。
关键词: 电子信息 百强 揭晓 海尔 普天 联想 列前 企业
【赛迪网独家特稿】从1987年第一届到2003年新一届电子信息百强的揭晓,我国电子信息百强管理工作已经有17年的历史。纵览17年,我们从产业不断变化中总结出了产业发展中的“群落特征”。
特征一:集中趋势增强,结构调整升级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逐步向我国延伸,我国电子信息企业抓住机遇,以“三做”(做大、做强、做精)为方向,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出现了电子信息产业产销向沿海地区集中,向大公司、优势企业集中的发展态势。
其一,百强企业增长迅猛,总体规模不断扩大。1987年第1届百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到本届营业收入合计达到5719亿元,17年间翻了5番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4.6%(如图1所示)。
图1 第1-17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总规模变化
其二,电子信息产业及百强企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从营业收入规模上看,第1届百强中前10家销售收入之和占百强企业总体的29%,到第17届,这一比例达到了53.77%(如图2所示);在利润总额方面,第一届前10名利润总额占百强总利润额不足20%,到2003年度该比例已高达56.3%。
图2 第1-17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其三,产品生产向骨干企业集中,市场销售向优势品牌集中的趋势明显。百强企业的规模化集约经营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主体,其结构调整必然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17年来,百强企业在自身结构调整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在产品结构上,20世纪80年代百强企业主导产品是电视机、显像管、收录音机等产品,如1987-1992年百强前5名都是彩电类企业;从90年代中期开始,百强企业演变成以通信、计算机、家电和新型元器件为主导产品的多元结构,1999-2002年,计算机和通信企业占据百强榜首位置,在今年新入围的18家企业中,以生产手机为主的通信类企业就占了10家。可见,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拉动我国信息产业增长的主导产业。当前,百强中的许多企业已开始向网络游戏、数码相机、高端彩电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领域延伸。在企业经济类型结构上,百强企业已从过去单一国有经济成分演变为现在以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格局。在本届百强企业中集体和民营企业接近40家,直接上市或拥有上市公司的企业一共达到63家。
特征二:动态变化显著,优胜劣汰突出
纵观17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最显著的特点是榜首企业增长速度快于榜尾企业,致使榜首企业与第100名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1987-2003年间,百强第1名平均增长率为35%,第100名企业平均增长率为20%;第1届百强第1名与第100名的差距为5.4亿元,到第17届,百强企业首尾相差702亿元,17年间,差距增长了129倍。以上说明,百强企业前进了好几大步,其中的“领头羊”前进的步伐更大,百强企业第1名和第100名的不同步增长和“两极分化”现象,集中反映出百强企业队伍出现“重心”趋前的态势。
百强企业入围标准体现了动态变化的特点。每年排序一次,有进有出,没有终身制。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入围机会是均等的,而且在百强队伍中“不进则退”,除了可能名次退后,还有可能被“淘汰”出局。近两年,百强队伍的更新率达到18%-19%,2003年度电子百强排行榜出现18张新面孔,同时意味着18家企业落选,这说明在当今信息产业领域企业竞争之激烈。值得注意的是,各年排行榜上百强前10名企业变化不大,上届前10名到本届只有一家退出前10(第12),其他仍是老面孔;后20名企业变化剧烈,上届80-100名企业中有11家落选,排位越靠后的企业名次越不稳定。这反映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的抗风险和生存能力还是远远高于中小企业。
特征三:多元化筑根基,国际化结硕果
1995年以前,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几乎都是“专业化”公司,经营方向单一。1995年以后,许多企业选择了多元化发展战略,在分散经营风险,扩大市场份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上一届入围的企业本届能再次入围,很多都是实施了多元化发展战略,特别是加强了向通信类产品领域的发展。
譬如,上届坐第二把交椅的海尔集团在做好传统家电的同时,积极发展通讯产品,今年终于“加冕”,登上冠军宝座。TCL在电话机、传统家电的基础上大力生产手机,成为2002年中国手机市场上的大赢家,手机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一些生产传统消费产品的企业,如熊猫、海信等也在积极开发生产通信、数字家电等高端产品,以多元化谋略打造企业综合竞争力。
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已加入WTO的现状,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在管理、技术等方面标准化,以便和国际接轨。在与国际标准化接轨方面,东软集团已经通过CMM5级认证,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印度之后第三个拥有CMM5级认证软件企业的国家。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2002年,海尔在海外的13个工厂全线运营,实现海外营业额10亿美元,同比增长37%,营业额已接近世界500强入围底限,海尔品牌已经进入全球消费类家电前5名;华为公司国际化成果显著,2002年海外产品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产品累计进入30多个国家,服务于30多个运营商,目前,华为GSM设备已在泰国、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国得到规模应用,其CDMA设备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主流供应商;四川长虹销售彩电1129万台,其中出口397万台,价值4.9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彩电销售商。
特征四:百家争“名”舞台,大公司唱主角
无论是最初的电子百家企业活动,还是现在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管理工作,始终坚持“选优、扶优”的宗旨。同时,电子信息行业通过百强管理工作来促进规模经济的目标与国家实施“大公司”战略的方向是完全吻合的。
十几年来,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涌现出具有一定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1990年,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开始出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2家。1994年出现3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1996年3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到2002年底,我国海尔集团营业收入已经超过700亿元,超过10亿元的大企业已经由1990年的2家达到2002年度的88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则达到了12家,我国电子信息大公司战略成效显著(详细如表1所示)。
表1 1986-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规模构成
数据来源:CCID研究部根据信息产业部公布数据整理。
由此可见,“大公司”战略进一步提升了电子信息百强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电子信息百强是培养大公司的摇篮,是有效实施我国“大公司”战略的重要载体。
特征五:宣传民族品牌,引领产业发展
企业要强化品牌意识,品牌是企业形象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序活动,营造一种相互竞争、相互赶超的环境氛围,最终实现造就和推动一个先进集体,同时又从“大公司”战略的角度培养几个对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带头企业。排名虽然不能代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但能深刻地反映出开放与竞争的大环境是品牌成功需要的最基本条件。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开放时间较早、程度较高、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其品牌规模发展得就最快。2002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六名中有四家为电子信息企业,第一品牌为海尔(489亿元),长虹(266亿元)、联想(198.32亿元)、TCL(187.69亿元)分到排列第三、五、六名。
当前问题:盈利能力下降,研发急需突破
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相对盈利能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本届百强一共实现利润238亿元,比上届减少5.2%,总体营业收入利润率增长4%,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降到1995年第9届百强以来的最低点(如图3所示)。
图3 1995-2003年度电子信息百强利润额及利润率变动
导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盈利能力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特别是近两年来国际通信市场陷入低潮,受其影响,我国通信行业产销也受到打击,许多通信企业收入和利润明显下滑,如中国普天、华为等企业利润都较2001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其次,随着电子信息产品的日益丰富,市场上供大于求的趋势突出,在没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的情况下,产品趋同化使各企业之间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削弱了产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其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仍没有多大改观,我国很多企业在搞OEM、ODM等“代工”或者“贴牌”生产,产业低附加值倾向更加突出。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很多企业还要把利润的一部分交给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跨国公司,使国内企业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我国企业在技术专利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非常大。2002年信息产业部发布的《中国信息技术专利态势报告》中指出,我国企业信息技术专利申请量远少于外国企业,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和数字电视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尚不及外国企业的1/10。1997-2001年电子信息前10家企业累计申请3886件专利,只略多于IBM一个公司2002年一年申请的专利数量(3288件)。技术专利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不足,多数企业觉得研发投入不仅风险大,而且即使投入有限的研发资金也无法与跨国公司相提并论,索性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营销方面。
图4 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经费及其占营业收入比重
近年来,虽然我国企业逐步加大研发投入(见图4所示),重视技术创新,但在投入规模上与跨国公司还存在巨大差距。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217.2亿元(合26亿美元),尚不及同期IBM的60%,微软的50%。
事实证明,研发能力是企业的原动力。企业要长久、持续地赢利,就必须在技术创新上有独到之处。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缺乏创新能力、技术进步慢的企业在市场占有率上会很快萎缩。因此,在全球新一轮并购与反并购的浪潮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懈地追求“世界领先”。
展望:抓住战略机遇,寻求突破路径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在国际上,新一轮跨国并购越来越猛,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市场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同时,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扩大趋势。因此,我国电子信息百强要立足国内,抓住信息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定位于全球利益的最大化,积极应对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国家要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一,寻求由政府、企业共同投资研发的新模式。我国的电子信息企业在研发投入上无法与国外巨头比肩,因此,在早期,政府必须采取扶优扶强的措施。比如,政府建立大企业基金,或以资金入股,作为企业的股东而不是行政管理者角色,共同提高企业技术研发实力。在这方面,可以借鉴韩国发展大公司的策略,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方面以各种倾斜政策大力扶持三星、LG、现代电子等几个大企业,发展规模经济,迅速从占领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目标转向“出口导向”的发展目标。
第二,切实完善有利于企业、人才技术创新环境。从外部环境看,我国尚未形成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因此,要从企业内部环境入手,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经费的投入机制。
第三,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上下游技术完善供应链。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落后于跨国公司,因此,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和学习效应,同时积极探索新途径,在技术研发上迎头赶上。对于已经开发出的新技术,我们大可不必从头再来。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走通过跨国并购以低成本获得宝贵核心技术和大量人力资源的捷径。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大量与核心技术相关的技术,使其技术研发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增长,技术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加快了开发、创造新产品的进度。事实证明,通过跨国并购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赢得技术发展的速度,获得相应的技术性战略资产,以供应链、价值链的国际专业化实现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业绩优化是一条适用的捷径。
详情请参考:http://www.ccidnet.com/news/analyseobserve/2003/05/06/81_87155.html
共7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