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条
1/1 1 跳转至页
5110 关于5110接口函数的问题

问
ULONG __stdcall VIC_Transmit(DWORD DevType,DWORD DevIndex,DWORD CANIndex,PVCI_CAN_OBJ pSend,ULONG len);
这其中len是不是就是CAN要发送的帧数?
还有,时间参数只有对接收帧有效,那么要怎样知道发送一帧或者若干帧所消耗的时间?不应该是求这个函数执行的时间吧? 答 1: 报文帧发送不能够确定“发送成功”的确定时间。由于网络状态不定。
接收帧信息时,ZLGCAN设备所显示的时间标识是以0.1mS为单位,“0”起始位置为打开设备时;发送帧信息由PC控制,可以通过由PC设置线程的方式设定时间标识。通用ZLGCANTEST软件没有提供发送时间标识功能。 答 2: 再问可是,如果我想知道发送某帧报文发送所消耗的时间,该怎么办?我看ZLGCANTest里面可以显示发送消耗时间的,那个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有些模糊,就是如果一个节点要发送一帧报文,那么它会先检查当前总线上是否有正在发送的报文,如果有,那么这条报文就暂时不会发送,那么它是存在缓冲区里面稍后在总线空闲的时候再发的,也就是说该报文在缓冲区溢出前不会丢失,是这样吧? 答 3: 还有VIC_Transmit函数当中并没有设置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但是我记得在ZLGCANTest当中是可以设置的,请问这又是怎样做到的? 答 4: 再问刚刚做了测试,在调用VIC_Transmit函数时候,用两种方法:
1 每次发送一次,循环171次(中间无延时),消耗时间超过2秒(也就是说没次调用VIC_Transmit都用了10个毫秒以上的时间)
2 直接调用1次VIC_Transmit,让其发送171条报文,消耗时间不到0.3秒
这说明VIC_Transmit每次调用都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可是用ZLGCANTest测试,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每次发送1条报文,则用0.2毫秒多一点,但是选择发送10000次,得到的结果却是平均每条报文超过0.3毫秒,这又是怎么回事?
上面的结果我可是测了好多次的,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第一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重要.VIC_Transmit消耗时间过长是不是因为我用的5110的接口函数库是比较旧的版本? 答 5: 怎么没有人回答?都这么久了...... 答 6: 关于产品的问题,建议您直接通过电话联系技术支持。
这其中len是不是就是CAN要发送的帧数?
还有,时间参数只有对接收帧有效,那么要怎样知道发送一帧或者若干帧所消耗的时间?不应该是求这个函数执行的时间吧? 答 1: 报文帧发送不能够确定“发送成功”的确定时间。由于网络状态不定。
接收帧信息时,ZLGCAN设备所显示的时间标识是以0.1mS为单位,“0”起始位置为打开设备时;发送帧信息由PC控制,可以通过由PC设置线程的方式设定时间标识。通用ZLGCANTEST软件没有提供发送时间标识功能。 答 2: 再问可是,如果我想知道发送某帧报文发送所消耗的时间,该怎么办?我看ZLGCANTest里面可以显示发送消耗时间的,那个时间是怎样计算的?
另外,还有一个概念有些模糊,就是如果一个节点要发送一帧报文,那么它会先检查当前总线上是否有正在发送的报文,如果有,那么这条报文就暂时不会发送,那么它是存在缓冲区里面稍后在总线空闲的时候再发的,也就是说该报文在缓冲区溢出前不会丢失,是这样吧? 答 3: 还有VIC_Transmit函数当中并没有设置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但是我记得在ZLGCANTest当中是可以设置的,请问这又是怎样做到的? 答 4: 再问刚刚做了测试,在调用VIC_Transmit函数时候,用两种方法:
1 每次发送一次,循环171次(中间无延时),消耗时间超过2秒(也就是说没次调用VIC_Transmit都用了10个毫秒以上的时间)
2 直接调用1次VIC_Transmit,让其发送171条报文,消耗时间不到0.3秒
这说明VIC_Transmit每次调用都要消耗额外的时间,可是用ZLGCANTest测试,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每次发送1条报文,则用0.2毫秒多一点,但是选择发送10000次,得到的结果却是平均每条报文超过0.3毫秒,这又是怎么回事?
上面的结果我可是测了好多次的,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第一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重要.VIC_Transmit消耗时间过长是不是因为我用的5110的接口函数库是比较旧的版本? 答 5: 怎么没有人回答?都这么久了...... 答 6: 关于产品的问题,建议您直接通过电话联系技术支持。
共2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EEPW电子工程师创研计划】技术变现通道已开启~ | |
发原创文章 【每月瓜分千元赏金 凭实力攒钱买好礼~】 | |
【EEPW在线】E起听工程师的声音! | |
“我踩过的那些坑”主题活动——第001期 | |
高校联络员开始招募啦!有惊喜!! | |
【工程师专属福利】每天30秒,积分轻松拿!EEPW宠粉打卡计划启动! | |
送您一块开发板,2025年“我要开发板活动”又开始了!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
打赏帖 | |
---|---|
分享汽车通信和多媒体总线结构被打赏2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结构堵孔导致的喇叭无声问题被打赏50分 | |
NUCLEO-U083RC学习历程38+串口通过队列的方式输出两个字符串被打赏2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分享一下调试一款AD芯片的遇到的“坑”被打赏50分 | |
电流检测模块MAX4080S被打赏1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calloc和malloc错误使用导致跑飞问题排查被打赏50分 | |
分享电控悬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一)被打赏20分 | |
多组DCTODC电源方案被打赏50分 | |
【我踩过的那些坑】STM32cubeMX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的“坑”被打赏50分 | |
新手必看!C语言精华知识:表驱动法被打赏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