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条
1/1 1 跳转至页
我国的农业信息产业真的没有赚头么?
数字农来与我国农业发展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210095)高亮之
20世纪末(1999年),国际上形成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它预示着21世纪的农业将呈现出一个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崭新面貌。我国2000年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将"数字农业"放在农业信息技术的首要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本文试图对"数字农业"的含义和它与农业高新技术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与探讨。
一、数字农业的含义
"数字农业"的英语是: Digital Agriculture"。更确切的翻译应是"数字化农业"(简称数字农业)。由于"数字农业"的概念出现的时间很短,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的专家认为"数字农?quot;主要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流通领域。国外有些企业开展"数字农业"的经营,它们所谓的"数字农业",主要指的是农业的电子商务、电子拍卖或互联网服务。但从国际学术界来说,"数字农业"的含义比上述看法要广泛的多。有的专家认为,"数字农业"的概念要使各种农业决策支持系统能立即取得所需的数字数据,得到迅速的分析,并实现可视化。
根据目前国际上对"数字农业"的一些初步理解与阐述,"数字农业"或"数字化农业"有很广泛的含义。
参照"数字地球"、"数字部队"等相应的含义,并考虑到农业的特点,笔者认为,从长远的发展看,"数字农业"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数字农业"要求对农业各个方面(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的各种过程(生物的、环境的、经济的)全面实现数字化,也就是说,各种农业过程都要应用二进制的数字(0、1)以及数学模型加以表达。
2."数字农业"要求各种农业信息技术最广泛地应用于农业。
3."数字农业"要求在农业的各个部门(生产、科研、教育、行政、流通、服务等)全面地实现数字化与网络化管理。
以上三个内容是密切联系的。没有农业过程的数字化,就不可能有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没有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也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管理的全面数字化。
可以预期,"数字农业"的发展必将使农业实现更高的效率,农产品达到更高的质量,使农业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又使农业环境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实现农业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过程的全面数字化
"数字农业"首先要求农业各种过程的全面数字化。这里包含两个步骤:
(-)各种因素的数字化
任何农业系统都由四大要素组成,即:农业生物要素,农业环境要素,农业技术要素和农业社会经济要素。每个要素中,都包含有许多因素。如农业环境要素中的气象方面就有:气温、日照、降水、湿度、风等因素。农业生物要素中的作物方面,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因素,而同一种作物的生长发育,又包含许多因素,如光合、呼吸、蒸腾、营养等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根据"数字农业"的要求,都需要用二进制的数字(电子数字),即:0、1两个数字来表达。
(二)各种过程的数字化
农业因素的数字化本身并不能说明农业的过程。将各种农业过程的内在规律与外在关系用数学模型表达出来,这就是农业数学模型(简称农业模型)的任务。农业模型是国际上20世纪农业科学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成就。它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有一些农业科学家还将信将疑。但到今天,至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科学界,农业模型已经被公认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新方法。当前,农业的所有领域,几乎没有例外,全都在应用农业模型这个新方法,以提高它们的研究质量与效率。
农业模型由于将农业过程数字化,它使农业科学从经验的水平提高到理论的水平。它可以进行许多传统的农业试验无法进行的研究;它可以大大节省农业研究的经费与时间;它可以使农业研究的成果在更大的地理范围、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推广应用。如果说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生物统计是农业科学在方法论上一个突破。那么,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农业模型则是农业科学在方法论上又一个突破。
要实现农业数字化,如果不以农的P臀。椭荒芡A粼谂┮滴侍獾谋砻妫荒苌钊敫髦峙┮档墓蹋筒豢赡芏耘┮底龀龈髦钟呕霾摺R虼耍┮的P涂梢匀衔?quot;数字农业"的科学基础与核心技术。
三、农业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数字农业"要求各种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全面应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种农业信息技术,他们全都构成数字农业的技术支撑。各种农业信息技术大致可以归纳分类如下:
(-)农业信息系统
它指的是专门应用于农业的计算机数据库与软件系统。
1.农业数据库系统(DBS)。计算机农业数据库有:农业生物数据库,农业环境资源数据库和农业经济数据库等。
农业生物数据库方面,农业科研单位与院校对各种农作物、园艺作物、畜禽水产生物、食用苗藻生物都需要建立其品种、品系和近缘生物的数据库。各种农业病菌、农业昆虫、农业微生物都需要建立其分类体系,特性特征、生态类型、生理小种的数据库。
农业环境资源数据库方面,各地都需要建立尽可能完备的气候、气象数据库、详尽的土壤资源数据库、水资源数据库和农业环境数据库。
农业经济数据库方面,各地都需要建立完备的人口、土地、耕地、各种作物面积和产量、各种畜禽生物的数量、农民收入、农民消费、农民就业和乡镇财政等数据库。
计算机农业数据库的广泛建立,是数字农业最基础的工作。
2.农业多媒体技术。许多数据库都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例如农业生物数据库都可以有各种生物与品种的照片的配合。
3.农业生物信息学( Agro- Bioinformatics)与基因组学(Genomics)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近 10年来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热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两个:
A.研制与应用分子生物学范围的数据库:包括DNA系列、RNA系列、基因组、蛋白质系列、蛋白质结构与分类、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与细胞调控的数据库。
B.研制与应用分子生物学所需的各种软件: DNA测序程序、DNA系列分析程序、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预测程序和基因算法程序等。
生物信息学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两门当代最活跃的高新技术密切结合起来。由于DNA与基因数量都十分巨大,当前及今后,可以讲,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与生物技术的运行都是不可能的。
农业生物信息学就是研制和应用与农林业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库与软件。在西方国家,农业生物信息学已经有相当的发展。
AgDB是美国建立的与农业有关的数据库与信息资源的总清单。美国康乃尔大学,有多种农业植物基因工程组的数据库(ARS-Genome)。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有多种畜禽动物的基因图谱数据库(INRA)。日本已经建立了水稻基因组数据库(INE)与小麦及其相近属(燕麦草属,山羊草属)的基因图谱数据库(KOMUGI)。美国还建立了大豆、玉米、棉花的基因组数据库。
基因组学(Genomics)是国际上近10年来发展起的一门很有前途的新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的基因组整体结构,以及与各种生命功能的相互关系。由于基因组的结构与生命功能都十分复杂,必须依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帮助。因此,基因组学也是一门分子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科学。
21世纪,基因组学将对农业动植物品种的改良产生极深的影响。农业模型的研究必将与遗传工程、育种学密切地结合起来,使农业动植物的育种工作有更强的针对性与预见性,有更高的效率。
(二)农业决策系统
农业计算机决策系统是指应用各种专门的软件,帮助对农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决策。
1.农业规划系统(PS):应用运筹学中的各种数学规划方法(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数规划,决策论等)对农业问题进行决策。
2.农业专家系统(ES):是一种直接应用专家经验的计算机软件,对一些主要依靠专家经验进行决策的农业问题。
3.农业模拟决策系统( SDS):将农业模拟与决策相联系,一般采用二种方法:一是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性试验,二是将模拟与专家系统相结合,这种方法与单纯的专家系统相比,其机理性较强,但在决策中还是要受到专家经验的局限,在应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或新地区时,有一些困难。
4.农业模拟优化决策系统(S0DS):是将农业过程的模拟与农业的优化原理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做出各种农业决策的完整软件系统。实践证明,S0DS在农业生产指导上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别是它们具有通用性,可以在很大的地区范围内,针对任何品种应用。同时,它还有预测的功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预见性。
SODS方法是在 20世纪 80年代由我国首创。经过近 20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起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四种主要农作物的S0DS系统,初步形成我国的作物模型系列。这几个系统在全国许多省份推广应用,在各地的粮棉生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农业监测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RS)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环境资源监测的主要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是近20年来国际地理科学的一项突破性的技术。它将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模型,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一种综合性技术。
遥感技术是将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20多年来,农业遥感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结合应用,使农业资源环境的研究与监测方法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主要有:
1.农业土地、耕地、土壤、森林、草原、水面等各种农业资源的探测、评价与动态监测。
2.各种农业灾害(洪涝、干旱、风暴、病虫害等)的实时预测与监测。
3.各种农业作物面积与产量的预测与监测。
4.农业环境(大气、土壤等)污染的预测与监测。
5.各种农业与园艺作物、畜禽水产生物、经济林木的地区适应性分布的研究,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完成以上任务,往往需要与各种相应的农业模型相结合。
安徽农网-中国农村网络经济的新探索
李生坤
(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合肥 230061)
一、迎接挑战,开拓农村信息服务新局面
安徽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农村经济改革的策源地。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已由过去的解决温饱转向适应小康的需求,农产品的供需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遍存在着丰年不丰收、增产不增效的局面。面对新的形势,安徽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依托气象部门的资源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quot;, 用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改变弱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构想,以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
1999年2月,安徽省政府在1号文件中,把建立"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到1999年底,全省17个市(地)、61个县(市)的信息服务中心已全部建成,形成了安徽农网的省、市、县三级骨干网络,建成了一个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行情并能进行产品交易的网络平台, 在互联网上为安徽的农副产品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易的窗口。
为了将信息延伸到乡村,让农民掌握信息、增收致富,2000年1月,安徽省政府专门下发4号文件,全面启动安徽农?quot;信息入乡工程": 在全省乡镇组建安徽农网信息服务站,通过遍布广大农村的第四级信息服务组织,及时正确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信息服务。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信息入乡"工程在全省范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1500多个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1000多家涉农企业和种养大户成为注册会员、3000多名乡镇干部和信息员接受了培训、通过安徽农网促成的贸易额近5亿元。
安徽在全国率先建成了一个以现代信息网络和四级服务组织的农村新型信息服务体系的雏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提供信息服务,架起农民增收致富桥梁
安徽农网开设了十多个切合农村实际的栏目,能够及时准确地提供全国各地的市场信息,让企业和种养大户开阔视野,通过比较市场价格进行交易。马鞍山市黄池集团通过安徽农网了解到大豆价格有上涨趋势后提前订购了270万斤,降低成本27万元;含山县清溪镇通过安徽农网了解到白麦的收购价格较高,便让农户将红麦白麦分开收装,多增收入30多万元……。像这种利用网上信息制定营销策略的例子在"信息入乡"后的安徽农村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由于信息闭塞,过去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产品难以成为市场优势,现在,安徽农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网上农产品贸易大市场,许多新特产品和传统优质产品在这里找到了销路,进一步开拓了市场。五河县盛产螃蟹,久负盛名,由于市场变化,一度销售不畅。固镇县石湖乡西瓜种植面积大,皮薄汁多,享有盛名,但销售渠道不畅。6月上旬,他们通过农网发布销售信息后,引来大批客商,每天都有数百辆车进场交易,日成交量达100万公斤。瓜农们高兴地说"过去卖瓜难上难,现在卖瓜网上谈"、 "过去出门找市场,不如今日上农网"。
网上交易的日益活跃,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丰县埠里乡养鸭大户杨文平,在农网上发布信息后,收到北京等地的回复,几经磋商签订常年订单。如今,他的鸭场规模不断扩大,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养鸭。乡长吴华金感慨地说"安徽农网的'信息入乡',使农民自觉地根据市场来调整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信息入乡" 不仅为农村提供市场信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还帮助地方提高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固镇县濠城镇通过安徽农网引来珠城投资商800万元的投资,开发"霸王城旅游一条街";今年9月,世界银行代表团赴灵壁县考察投资项目,在长集乡农网信息服务站看了信息员的演示后,加拿大专家汉德先生十分惊讶,"在中国这样一个偏僻的乡村,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能用互联网进行商务操作,真是令人赞叹!",为随后的项目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为农服务,贵在创新
如今,"网络经济"已被人们看作21世纪人类通向富裕的一把钥匙。这是由于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建立了以网络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概念,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十置烂畹幕怼6泄?quot;网络经济"的先驱者们经过几年的苦苦探索后,无不感到困惑: BtoB、BtoC、和电子商务,在中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完全套用从美国"泊"来的模式和经验,实践证明没有获得成功,一些网络学家、经济学家纷纷提出,有必要重新讨论网络经济在中国的"模式问题"。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九亿农民,任何没有融入这一国情的网络经济"模式",在中国都将不会获得成功。安徽农网之所以在安徽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农业大省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正是因为充分考虑了这一国情,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信息入乡"工程,正如《人民日报》短评所说的那样"为农服务,贵在创新"。
探索之一:"政府主管、农委牵头、气象主办"的运作模式。
政府主管--就是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权威性信息服务"为大目标,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农民使用信息。从今年实施的"信息入乡"工程可以看出,由于有省政府的有力推动,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并采取"以奖代补"措施,才使这项工程得以在全省迅速展开。
农委牵头--即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由于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涉农部门较多,农林牧副渔样样俱全,要实现向农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必须由农口的主管部门来协调组织。而今后,向农村提供服务的内容还很多,农村的医疗保键、劳务输出、远程教育等,都需要职能部门的有力协调。
气象主办--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网络资源,投资少、见效快。气象部门本身就是政府的信息部门,有一套完整的信息收集、传输、处理和分发系统,并且有着几十年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经验。在人才、设备等软、硬件方面有着很大的资源优势。况且,气象和农业生产也密切相关,除传统的天气预报外,人工增雨、卫星遥感产量预报、病虫害监测等应用技术,早已广泛服务于农业生产。
从安徽农网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政府主管、农委牵头、气象主办",是一种极具创新的运作模式,它既发挥了政府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又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积极性,齐抓共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索之二:"物理网络与组织网络同步延伸"的服务体系。
互联网技术是二十世纪末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项技术对人类的未来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必须依托这一最现代的科技手段,建立能够与世界接轨的物理网络。而在农村,仅仅依靠新技术建立物理网络是远远不够的。现阶段,中国农民还存在着思想意识、文化素质和客观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制约,他们很难自发地融入到"新经济"的大潮中去,必须要加以引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建立"桥梁",将物理网络与服务组织同步延伸到一个个乡村,是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新思路"。安徽农网正是按照这一思路,创造性地提出:在全省1800个乡镇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乡镇信息服务站",将信息引入乡村、交给农民。实践证明,乡镇信息服务站,可以起到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信息"桥梁"作用,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探索之三:"免费为农民服务"的指导思想
在农村经济还不很发达、农民还不很富裕的情况下,能否坚持以"免费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让信息进入农村,使农民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是关系到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能否成功的关键。
当年,在互联网发展的最初阶段,美国政府采用了政府承担用户上网费的激励措施,有效地推动了互联网在美国的应用进程。短短几年后,互联网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1998年的电子商务为430亿美元,1999年为1800亿美元,2000年为3000亿美元,美国的经济学家预计:2003年将达到13000亿美元。
安徽农网由于采取"免费为农民服务"的创新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既提高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又树立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安徽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马山村农民李启宽,承包了一家养猪场,听说镇上的信息服务站能免费为农民服务,就将信将疑地去发了条销售信息。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上海一家公司的求购回复,几次联系后,将一千头生猪远销到上海,多增加收入10万多元。这件事对老李震动很大,便自己花钱买电脑、上农网,还将儿子送到 "芜湖农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进修。通过这个事例,清楚地看到,"免费为农民服务"的做法,不仅起到了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现代化意识。
四、安徽农网,倡导农村信息服务新概念
安徽农网边探索、边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之路,引起了兄弟省市和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将它称为"安徽模式"。到目前为止,先后有20个省市的有亓斓己妥依窗不张┩喂劭疾臁?000年5月,贵州省副省长莫时仁亲自带队,专程前来考察,回去后就按安徽农网的建设模式,建成了"贵州农网",随后,江西、四川两省也先后率团考察并按这种模式建立本省农网。
2000年11月8日,安徽省省长许仲林在听取安徽农网建设工作的汇报时指出:"你们利用气象信息网基础,建起了安徽农网。从组建到现在两年的时间,发展势头很好。我认为,前景也会很好,因为农民群众非常欢迎。"
2000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了题为"'安徽农网'为农民架起致富桥"的报道,并加发了"为农服务贵在创 新"的短评,短评说:"'安徽农网'令人叫好。在连计算机都很少见到的安徽农村,推广到了乡镇的'安徽农网',使农民接触到了世界先进技术。为农民服务,贵在创新。'安徽农网'的成功在于有一个好的切入点,政府将此当作为农民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来抓,坚持免费为农民服务,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极大地激发了农民使用信息的热情和兴趣,发挥了信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导航作用……?quot;
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在头条报道了安徽农网为农服务的创新做法。
结束语
2000年10月,《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在我国考察时说:"中国有9亿农民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如何进行信息化,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消除中国的贫困。只要中国人的观念发生转变,那么以网络来解决贫困的日子就非常近了。美国是从农业化、工业化发展到信息化,而中国有一次机会,可以跨越第二次浪潮,直接进入第三次浪潮。"
安徽农网的成功探索表明,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大国,"网络经济"必将从解决9亿中国农民的实际问题中拉开序幕。
数字农业在云南省的应用研究与探讨
高功彪
(云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昆明 650201)
数字农业,又叫信息农业或智能农业、精细农业和虚拟空间农业,是指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包括多种分辨率的遥感技术(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遥测技术(气温、土壤温度等遥测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信息技术;农田信息快速采集技术;农田耕作、土地管理、农药利用、污染控制等适用高新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及其产业化技术;以及其他直接与农业生产活动与生产管理相结合的高新技术系统。也即把数字地球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系统。
一、云南数字农业的发展状况
云南省是"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首批推广省份。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在全省35个贫困县推广,涉及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烤烟、苹果六种粮经作物的栽培,到2000年累计增产粮食41914斤。其中云南屏边县被列为我省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县,通过电脑农业专家系统与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农产品新优品种选用、田间管理等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对农民进行指导。有效地改变了过去耕作盲目、缺乏科学性的局面,粮食单产提高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了好处。
但我省的信息化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信息体系的初建阶段?quot;入乡工程"也刚刚起步。目前已建成了省级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安排玉溪、曲靖、大理、文山、临沧五个地(州、市)和宾川、蒙自、呈贡等八个县作为县级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试点。"十五"期间建成全省16个地(州、市)、126个县(市、区)、1576个乡(镇)信息服务站、3000户营销大户、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和联网。今年拟建设五个地州和8个县市的农业信息网站,其中包括了"入乡工程"的24个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项目。计划在"十五"期间完成全省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任务,届时全省16个地州126个县的所辖乡镇都建成农业信息网络。信息入乡,到村到户。
二、数字农业在云南省应用研究内容的构想
1.云南数字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依据数字农业不同发展阶段所必须具备的技术、经济水平、信息量和市场需求程度对云南省不同地区进行调查和分类,并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的速度和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做出发展战略规划。
对国内外数字农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总体研究方案以调查研究所获资料为基础,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并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论证,提出方案的工作程序。
利用云南省现在已有的数据和资料,建立面向数字农业发展的资料查询系统,包括全省各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的数据库以及农业生产发展状况数据库;建立有关数字农业研究与开发文献库,应用文献检索功能,使文献的调用方便、快捷。
根据对国内外数字农业发展过程和省内对数字农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主要研究我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区域战略。探求我省数字农业发展方向与分阶段目标,以及发展规模、主要地区和发展的具体方案,编制出云南数字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
2.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
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的目的,就是要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科研人员客观合理地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规划、管理、咨询、决策提供服务,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具有大量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集成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据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环境、开发工具、网络技术等背景条件,开发面向不同类型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人员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咨询、决策和应用等全过程服务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专家系统。
运用专家系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比较友好的Visual Basic环境建立用户界面,在给予不同类型地区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和领导以直观具体的专家咨询和决策支持的同时 ,还能对有关部门进行总结汇报,对地县级部门予以具体指导。
按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优化和技术体系集成的内涵,同时考虑农业资源利用的资源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库、农业资源利用模式库、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库和农业社会经济信息库等农业基础信息库。
建立多种分析、诊断、评价、决策模型,对农业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的分析、诊断、评价,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进,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进行集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专家建议方案。
3.建立滇中特色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具有气候与区位等独特优势的滇中地区,生产的一些名、特、优农产品,曾驰名海内外,但从现有国际市场来看,多数产品档次不高,缺乏竞争力。目前存在的单一、分散、低层次、短期性、游击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特色不特的农业经营模式,不是现代农业的理想模式,更不能适应加入WTO后国内、国际农产品贸易形势。当务之急,必须有一个宏观调控的科学布局决策,以促进滇中特色农业信息化与决策科学化,强化本地区农业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滇中特色农业决策支持系统要建成一个集农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等监测、评价、诊断、管理辅助决策为一体,以建成大型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以专家对资源分析、评价、决策思维过程作为模型,模拟决策者的思维方法,并存储专家的有关科学知识和成功经验,在决策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发挥决策者的智慧和经验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
4.建立山地地理信息系统(MGIS)
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区面积占84%,开发利用山地十分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基于GIS和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MGIS),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山地开发整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立山地空间数据库,包括山地地域分布、资源组合特征、开发条件、利用评价开发潜力等内容。
(2)山地开发模式选择:不同山地的利用目标与开发模式选择,自然植被重建的方式,物种资源的选择,布设技术,山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3)山地开发示范区建设:山地重大资源开发项目的综合论证,开发区的建设布局与开发步骤,山地资源深层次开发、加工增值与提高效益的途径。
5.建立基于企业互联网络的农业信息发布系统
(1)构建信息采编中心:成立虚拟化编辑体系,主要职能是采集、整合、分析、处理政府信息、媒体信息、行业协会信息、市场信息。主要工作为建立市场动态、市场行情、农业技术等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免费的、垂直的个性化服务。
(2)构建农产品销售指导服务中心:主要工作是在互联网上搭建让生产者与经营者直接在网上自由发布供求信息,并建立农产品业务平台,打通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通道,在他们之间建立无缝式连接。该中心的职能是整合资源、中介、提供平台及认证服务。为帮助农民开拓农产品特别是绿色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可考虑利用电子商务市场建立绿色网站专门推销绿色产品。
(3)构建优秀农资推广销售中心:主要职能是产品采购、检测、认证、宣传、包装。主要工作是筛选中外农业生产资料厂商及其产品,并为之提供服务。
6.建立数字农业田间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系统
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应用于农田信息采集,灌溉、施肥、病虫害动态等田间管理等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字农业农田信息采集系统研究与建设。主要研究作物分布、长势、产量、旱情、病虫害等要素在县级范围内小尺度和示范区范围内微小尺度的遥感监测技术;机载遥控监测器;县级范围内和示范区范围内土壤水分遥控动态监测技术;土壤养分速测车和县级范围内1000米尺度和示范区范围内10米尺度土壤养分监测。县级土壤详查、环境背景和水资源调查。
(2)指导灌溉与施肥作业的指标体系及其与各种节水、节肥技术的定量关系研究,主要研究微灌或喷灌条件下的灌溉与施肥指导指标体系和有限水源条件下的节水、节肥新技术(包括水肥耦合效应)及其灌溉与施肥指导的指标体系研究与开发。
(3)数字农业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建设。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经济评价模型、环境评价模型、决策支持系统、GPS系统以及电子导航图和智能机械的指挥系统。
(4)数字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主要研究小尺度精准灌溉和施肥技术集成与示范;大尺度精准指导灌溉与施肥方案编制与示范。
三、启动云南数字农业建设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宏观把握数字农业在云南省应用步骤与实施方法
制定云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确定长期战略目标及"十五"中期的具体目标,提出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与应实施技术为体系;安排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序列,提出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完成云南省数字农业前期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吸收、消化国内外数字农业的技术体系,制定适应我省农业发展的数字农业前期发展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体系的构成,包括信息、监测和测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并以现有工作为基础,重点研究和开发数字农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在农田信息采集方面,重点研究和开发微小尺度遥感监测技术、土壤水分遥测、养分监测车;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方面,重点研究和开发农业专家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导航图。选择基础数据积累较多、信息充足、农业技术发展水平高的滇中地区进行技术的集成、组装并运行,为大尺度(县级)精准灌溉施肥提供指导方案、为小尺度(试验站、示范区)提供示范。同时为数字农业后期智能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3.实现数字农业第一批技术集成与示范
以滇中特色农业、滇西北山地生态重建设和田间技术管理为研究对象,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集成体系与示范基地,不仅支持云南省农业现代化进行技术改造和知识创新,而且为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的西南地区提供新技术应用的典型经验。
4."信息入乡",建立乡镇农村综合经济信息服务站
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村及涉农企业和种植、养殖大户,主要服务项目是:农业产业政策咨询;农牧产品市场价格信息;供求信息的查找和发布;种植、养殖技术信息;专家咨询信息以及各类综合信息。服务形式主要以云南省农业信息网(www.ynagri.gov.cn)和云南畜牧业信息网(www.yn.animal.com.cn)为信息支持平台,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部为支点,村(办事处)信息员为基础,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用宣传和信息发布的形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信息入乡"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促进农牧产品的流通;促进农业科技的普及应用和提高;促使农村基础干部的决策科学化,增加农村工作的实际内容;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来调整结构,改善各地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发展当地经济。
在努力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完善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农业如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利用高科技改造农业,全面构建信息化农业、智能农业、精准农业,发挥后发优势,是我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实现绿色经济强省的必经之路。
(附:基金项目: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9E(0015Q))
共5条
1/1 1 跳转至页
回复
有奖活动 | |
---|---|
【有奖活动】分享技术经验,兑换京东卡 | |
话不多说,快进群! | |
请大声喊出:我要开发板! | |
【有奖活动】EEPW网站征稿正在进行时,欢迎踊跃投稿啦 | |
奖!发布技术笔记,技术评测贴换取您心仪的礼品 | |
打赏了!打赏了!打赏了! |
打赏帖 | |
---|---|
【换取逻辑分析仪】自制底板并驱动ArduinoNanoRP2040ConnectLCD扩展板被打赏47分 | |
【分享评测,赢取加热台】RISC-V GCC 内嵌汇编使用被打赏38分 | |
【换取逻辑分析仪】-基于ADI单片机MAX78000的简易MP3音乐播放器被打赏48分 | |
我想要一部加热台+树莓派PICO驱动AHT10被打赏38分 | |
【换取逻辑分析仪】-硬件SPI驱动OLED屏幕被打赏36分 | |
换逻辑分析仪+上下拉与多路选择器被打赏29分 | |
Let'sdo第3期任务合集被打赏50分 | |
换逻辑分析仪+Verilog三态门被打赏27分 | |
换逻辑分析仪+Verilog多输出门被打赏24分 | |
【分享评测,赢取加热台】使用8051单片机驱动WS2812被打赏4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