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MySQL的Innodb引擎中,索引是通过B+树来实现的。不管是普通索引还是联合索引,都需要构造一个B+树的索引结构。
那么,我们都知道普通索引的存储结构中在B+树的每个非节点上记录的索引的值,而这棵B+树的叶子节点上记录的是聚簇索引(主键索引)的值。
如:
那么,如果是联合索引的话,这棵B+树又是如何存储的呢?
在联合索引中,联合索引(name,age)也是一个B+树,非叶子节点中记录的是name,age两个字段的值,叶子节点中记录的是name,age两个字段以及主键id的值。
在存储的过程中,如上图所示,当age不同时,按照age排序,当age相同时,则按照name排序。
所以,了解了索引的存储结构之后,我们就很容易理解最左前缀匹配了:因为索引底层是一个B+树,如果是联合索引的话,在构造B+树的时候,会先按照左边的key进行排序,左边的key相同时再依次按照右边的key排序。
所以,在通过索引查询的时候,也需要遵守最左前缀匹配的原则,也就是需要从联合索引的最左边开始进行匹配,这时候就要求查询语句的where条件中,包含最左边的索引的值。
在了解了最左前缀匹配之后,日常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在简历索引以及查询的时候,都会基于这个默认的约定进行索引的设计和SQL的优化。
大家都默认MySQL一定是遵循最左前缀匹配的。会认为当一个age,name的联合索引存在时,如果查询语句中不包含age作为条件,就一定不走索引。
MySQL一定是遵循最左前缀匹配的,这句话在以前是正确的,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在MySQL 8.0中,就不一定了。
索引跳跃扫描
MySQL 8.0.13 版本中,对于range查询(什么是range后面会提到),引入了索引跳跃扫描(Index Skip Scan)优化,支持不符合组合索引最左前缀原则条件下的SQL,依然能够使用组合索引,减少不必要的扫描。
通过一个例子给大家解释一下,首先有下面这样一张表(参考了MySQL官网的例子,但是我做了些改动和优化):
通过上面的SQL,先创建一张t1表,并把f1,f2两个字段设置为联合索引。之后再向其中插入一些记录。
分别在MySQL 5.7.9和MySQL 8.0.30上执行:
执行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这里面的type指的是扫描方式,range表示的是范围扫描,index表示的是索引树扫描,通常情况下,range要比index快得多。
从rows上也能看得出来,使用index的扫描方式共扫描了160行,而使用range的扫描方式只扫描了16行。
接着,重点来了,那就是为啥MySQL 8.0中的扫描方式可以更快呢?主要是因为Using index for skip scan 表示他用到了索引跳跃扫描的技术。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SQL中,没有遵循最左前缀原则,只使用了f2作为查询条件,但是经过MySQL 8.0的优化以后,还是通过索引跳跃扫描的方式用到了索引了。
优化原理
在MySQL 8.0.13 及以后的版本中,SELECT f1, f2 FROM t1 WHERE f2 = 40;SQL执行过程如下:
- 获取f1字段第一个唯一值,也就是f1=1
- 构造f1=1 and f2 = 40,进行范围查询
- 获取f1字段第二个唯一值,也就是f1=2
- 构造f1=2 and f2 = 40,进行范围查询
- 一直扫描完f1字段所有的唯一值,最后将结果合并返回
也就是说,最终执行的SQL语句是像下面这样的:
即,MySQL的优化器帮我们把联合索引中的f1字段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查询了。
限制条件
在知道了索引跳跃扫描的执行过程之后,很多聪明的读者其实就会发现,这种查询优化比较适合于f1的取值范围比较少,区分度不高的情况,一旦f1的区分度特别高的话,这种查询可能会更慢。
所以,真正要不要走索引跳跃扫描,还是要经过MySQL的优化器进行成本预估之后做决定的。
所以,这种优化一般用于那种联合索引中第一个字段区分度不高的情况。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一般不太会把区分度不高的字段放在联合索引的左边,不过事无绝对,既然MySQL给了一个优化的方案,就说明还是有这样的诉求的。
但是,我们不能依赖他这个优化,建立索引的时候,还是优先把区分度高的,查询频繁的字段放到联合索引的左边。
除此之外,在MySQL官网中,还提到索引跳跃扫描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条件:
表T至少有一个联合索引,但是对于联合索引(A,B,C,D)来说,A和D可以是空的,但B和C必须是非空的。
查询必须只能依赖一张表,不能多表JOIN
查询中不能使用GROUP BY或DISTINCT语句
查询的字段必须是索引中的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