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 结是构成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MOS 晶体管等各类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结构,其本质是 p 型半导体与 n 型半导体接触后,在交界面形成的特殊功能薄层。PN 结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将独立的 p 型半导体与 n 型半导体直接结合;二是利用 “杂质补偿作用”—— 在 p 型半导体局部区域掺入高浓度五价杂质(如磷),使该区域转变为 n 型半导体(形成反型层),或在 n 型半导体局部掺入高浓度三价杂质(如硼),使其转变为 p 型半导体,两种方式均可在交界面形成稳定的 PN 结。
PN 结的形成机制与载流子运动平衡
当 p 型半导体与 n 型半导体初始接触时,由于两侧载流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会引发一系列物理过程,最终形成稳定的 PN 结结构,具体过程如下:
载流子的扩散运动
如图 1 所示,p 型半导体中(简称 p 区)的多数载流子(多子)是空穴,浓度远高于 n 型半导体(简称 n 区);而 n 区的多子是自由电子,浓度远高于 p 区。根据 “粒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的规律,p 区的空穴会向 n 区扩散(运动方向从左向右),n 区的自由电子会向 p 区扩散(运动方向从右向左)。

耗尽层(空间电荷区)的形成
当空穴与自由电子在交界面相遇时,会发生 “复合” 现象(即电子填充空穴,两者均失去导电能力),导致交界面处的载流子浓度大幅降低,形成阻值极高的 “高阻区”,也称为耗尽层、势垒区或空间电荷区。同时,复合过程会使交界面两侧留下无法移动的杂质离子:n 区一侧因失去电子,留下带正电的杂质离子(如磷离子);p 区一侧因失去空穴,留下带负电的杂质离子(如硼离子),这些离子共同构成了 “内建电场”。
扩散与漂移的动态平衡
内建电场的方向由 n 区的正离子指向 p 区的负离子,其作用有两点:一是阻碍多子的进一步扩散(与扩散运动方向相反);二是推动少子的 “漂移运动”—— 将 n 区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为空穴)推向 p 区,将 p 区的少子(为电子)推向 n 区(漂移运动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一致)。最终,扩散运动(多子迁移)与漂移运动(少子迁移)的速率达到相等,形成动态平衡,此时交界面处的空间电荷区厚度与内建电场强度均保持稳定,PN 结正式形成。
PN 结的偏置特性(正向导通与反向截止)
当在 PN 结两端施加外部电压(即 “偏置电压”)时,会打破扩散与漂移的动态平衡,使 PN 结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导电特性,具体分为正向偏置与反向偏置两种状态:
1. 正向偏置(正偏)——PN 结导通
正向偏置的定义是:将电源正极连接 p 区,负极连接 n 区(如图 2 (a) 所示)。此时,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相反,会显著削弱内建电场的强度,导致空间电荷区厚度变薄。内建电场的削弱使多子的扩散运动阻力减小,扩散运动强度远超漂移运动,形成以多子为主导的 “正向电流”。

正向偏置时,PN 结呈现低电阻特性(正向导通),具体表现为:①正向压降很小(通常硅材料 PN 结正向压降约 0.7V,锗材料约 0.2V);②正向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 当电压超过 “死区电压”(硅材料约 0.5V)后,电流会快速上升,此时 PN 结可稳定导通,实现电流的高效传输。
2. 反向偏置(反偏)——PN 结截止
反向偏置的定义是:将电源正极连接 n 区,负极连接 p 区(如图 2 (b) 所示)。此时,外加电场的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一致,会进一步增强内建电场强度,导致空间电荷区厚度变宽。内建电场的增强使多子的扩散运动几乎完全被抑制,此时导电主要依赖少子的漂移运动,形成 “反向电流”。
反向偏置时,PN 结呈现高电阻特性(反向截止),具体表现为:①反向电流极其微弱(通常为纳安级),因为少子数量极少;②在一定反向电压范围内(未达到击穿电压),反向电流基本保持不变,称为 “反向饱和电流”;③反向饱和电流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 ——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会提供更多热能,激发半导体内部产生更多本征载流子(少子数量增加),从而导致反向电流上升。
PN 结的核心应用与电容特性
1. 核心应用 —— 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PN 结是二极管的核心结构:在 PN 结两端引出电极引线并封装管壳,即可制成二极管。二极管的本质是 PN 结,因此继承了 PN 结 “正向导通、反向截止” 的特性,即 “单向导电性”—— 正向电压下电流可顺畅通过,反向电压下几乎无电流通过,这种特性使二极管可作为电路中的 “电子开关”,广泛应用于整流、检波、稳压等场景。
2. PN 结的电容特性
PN 结在工作过程中还会表现出电容效应,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扩散电容与势垒电容两类:
扩散电容(Cd):仅在 PN 结正向偏置时存在。正向偏置下,多子扩散到对方区域后,会在 PN 结边界附近形成一定浓度梯度的载流子积累层(如 p 区的电子积累层、n 区的空穴积累层)。当外加正向电压变化时,积累层中的电荷量会随之变化,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称为扩散电容。电压变化频率越高,扩散电容的影响越显著。
势垒电容(Cb):在正向偏置与反向偏置下均存在。空间电荷区(势垒区)可视为 “介质层”,两侧的杂质离子可视为 “极板”,构成类似平行板电容器的结构。当外加电压变化时,空间电荷区的厚度会改变,导致极板上的电荷量(杂质离子数量)变化,从而产生电容效应,称为势垒电容。反向偏置时,空间电荷区较宽,势垒电容较小;正向偏置时,空间电荷区较窄,势垒电容较大。
PN 结的电容特性会影响其在高频电路中的性能,例如高频信号下电容效应会导致信号衰减或相位偏移,因此在高频器件设计中需重点考虑并优化这一特性。
我要赚赏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