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活动你都参加了吗?快来围观一下吧!>>
电子产品世界 » 论坛首页 » 综合技术 » 从40,50车轴钢之争看中国学术界的腐败

共4条 1/1 1 跳转至

从40,50车轴钢之争看中国学术界的腐败

菜鸟
2003-11-12 22:03:02     打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1月08日08:20:2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发生了一场关系到铁路安全运行的40,50车轴钢之 争。这场争论充分反映了中国大陆学术界的处境及腐败。   80年代初,铁道部从美国订购了几百台内燃机车。为了节省资金,其中75台 机车转向架由大同机车厂按美国图纸生产。转向架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件“车 轴”,美国图纸规定用含碳0.5%的碳钢制造。这种钢作为车轴钢在国际上已被淘 汰,我国在五十年代也用过这种钢,后来为了提高韧性,防止车轴在运行过程中 发生突然断裂导致车毁人亡的恶性事故,在五十年代后期就已改用含碳低的40及 45钢生产车轴,相当于车轴钢国际标准ISO中的A1钢及A2钢。美国部分工厂继续 沿用50钢有其自身的原因与条件及特定的应用范围,并不代表技术上的先进。因 为45钢含碳量上限与50钢含碳量下限相同,故大同厂用含碳偏上限的45钢代替50 钢制造了车轴并且送实物样品车轴经过美国GE公司检验获得通过。内燃机车转向 架任务完成后,大同厂想申报50车轴钢的奖励,厂有关领导与铁道科学研究院金 属化学研究所所长林吉忠以及铁道部科技司机辆处罗吉浦合谋由科技司拨出经费, 由林吉忠对早在50年代就已被淘汰的50车轴钢进行包装,然后报奖。林在获得经 费后一方面由大同厂生产了二根真正的50钢车轴(含碳量为0.52%)送美国AAR检 验,另一方面企图从理论上论证50钢用于车轴的优越性。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化 了6000美金送检的二根50钢车轴均不合格(特别是断面收缩率太低仅为要求值一 半),林吉忠等提出的论文也是错误百出,特别是发表在“权威杂志”金属学报 上的一篇最最主要的文章所用的数据明显是伪造的。美国的检验报告被林吉忠隐 瞒了,而错误百出的论文却可以被用来欺骗外行官僚领导。在林吉忠等人通过各 种手段精心策划下打通了铁道部的有关人士,由铁道部下令在货车上推广50钢车 轴,使50钢轴的推广成了政府行为。这就给林吉忠等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增强了他们的活动手段和能力。因为铁道部是准军事单位,下令推广50钢轴,生 产厂就不敢再生产40钢轴,因为生产出来没有人要。所以只好化高价向林购买技 术及生产权生产50钢轴,一个只有几页纸的在普通教科书中就能找到的50钢正火 工艺竟卖了15万。这一来,林等发了大财,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却大大下降了。 林不仅发了财,还依靠这一“成果”骗取了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詹天佑奖。 金化所的不少群众对此议论纷纷, 其中有四位科技人员联名上书铁道部,对于 重新采用50钢制造车轴的非科学性及危害性作了详细分析[1],要求立即停止 推广。这四位科技人员是金化所副所长杨开庭研究员;金化所陈大中副研究员, 金化所周镇国研究员,金化所曾耀新研究员。金化所已退休的老所长郑中岳研究 员没有在报告上签字,但因为同意四人的报告内容,故被官方认为是四人的后台。 国内知名的材料热处理资深专家大连铁道学院戚正风教授因为在此之前曾经发表 过一篇论述车轴钢的论文,其中提到为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性应降低车轴钢含碳量, 在降碳的同时可以通过微合金化及热处理来提高车轴强度,因此也被卷入了争论。 因为50钢车轴的推广已经成为官方行为,这就使学术争论政治化了,林吉忠等人 受到了官方的支持和保护。在大陆,官方对于群众的不同意见一般都是采取不予 理睬的态度。由于得不到官方的答复,为了对铁路安全负责,杨开庭研究员等四 位同志不得不寻求铁道部以外的学术界的支持。他们走访了三位金属材料领域的 院士,这三位院士在了解情况后都表示支持他们的观点,并写了书面意见。这三 位院士是三院院士师昌绪(除中科院及工程院外,外加第三世界科学院),中科 院金属所所长李依依院士及国防科工委陈能宽院士。对于三位院士的意见,铁道 部官方照样不予理睬。因为对于官方来说,院士只是一个为官方提供学术支持的 工具,你只有发表支持官方的意见,你才是院士,否则,与常人无异。于是四位 同志不得不求助于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因为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官方必 须答复,这是政治需要。经过四位同志的走访,有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二位全国 人大代表和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在人大及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提案。他们是清华大学 陈难先院士,北京钢铁学院(现更名为北京科技大)王润教授,余永宁教授;中 科院贵阳分院汪大成教授等,上述四位都是国内金属材料方面的知名专家。   提案被转到铁道部,铁道部为了答复人大和政协的提案,这就需要院士为他 们服务了。不知通过什么手段,使三院院士师昌绪改变了态度,转为支持50钢并 以中科院材料导报主编的身份打着工程院宋健院长开展学术讨论的旗号就此争论 问题主持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著名的专门从事断裂及耐蚀研究的肖纪美院 士参加,另外还邀请了新选入的工程院院士钟群鹏及几位专家教授。郑中岳研究 员及戚正风教授被排斥在外。但铁道部以总工程师华茂昆为首的官方人士却列席 了会议,而且与师院士谈笑风生。会一共才开了六个小时。上午由争论双方介绍 各自观点,午饭后争论双方退场在官方人士参与下讨论座谈会纪要。很可能是肖 纪美院士在上午的会上嗅出了一些味道,故在午饭后即托词退席。下午在师昌绪 院士的主持下很快就按官方的要求形成了纪要,肯定了50钢轴可以推广应用,但 对于全世界通用的40钢轴也未否定(因为不敢否定)。会后铁道部华总工程师立 即拿着到手的纪要去见凭借“客运要提速货运要重载”一句话而当上院士的付志 寰部长,并在部内散发。这份纪要可以称之为纪要的第一版本[2]。在这份纪 要中有许多明显荒唐的内容。在大陆,这类文件历来是由当事人事先按照自己的 要求起草好,开会前交给会议主持人在会上装模作样进行讨论,在某些无关紧要 的地方作些修改,然后通过,与会者签字画押,拿钱吃饭走人。这个由铁道部一 手操办的座谈会当然也不例外,师昌绪院士在这里也只能是个傀儡。因为肖纪美 院士提前退席,没有参加“讨论”,当然也就没有在纪要上签字。但是肖纪美院 士的签字至关重要,因此师昌绪院士及其助手一再登门请肖纪美院士签字。出于 无奈,肖纪美院士只好违心签了字,但提出要发表文章,阐明自己观点。对此师 昌绪院士只好同意。为了抵消肖纪美院士文章的“不良”影响,师昌绪院士指示 钟群鹏院士写一篇支持纪要的文章。一篇纪要,二篇文章同时发表在同一期材料 导报上[3-5],有意思的是公开发表的纪要[3]比铁道部的纪要[2]少了一 百多字。也就是说出现了第二个版本的纪要。不清楚师昌绪院士是在什么时候对 纪要擅自作了修改。已经经过大家签字画押的文件师昌绪院士竟然可以随意修改, 实在令人吃惊。   虽然没有邀请戚正风教授和郑中岳研究员参加会议,但纪要却发给了他们二 人。目的很明确,是为了通知他们二人争论已由三位院士作了结论(多年的争论 二位院士只化了几个小时就解决了,中国大陆院士的水平真是高)。戚正风教授 看了纪要,深感由于三位院士的介入,使问题复杂化了。因为大陆官方对于上访, 上告的做法历来是“孩子哭了抱给他娘”。谁是娘,当然是各级党委。所以不管 你上告到那里,都转回本单位党委处理。道理很简单,我中央不相信我自己的基 层组织我能相信谁?在学术问题上谁是娘,当然是被官方封为“学术水平最高” 的院士(前面已经提到,实际上院士也只是傀儡),既然有三位院士表态支持官 方,谁再提都没有用。二周后,四位同志给戚正风教授寄来了肖纪美院士和钟群 鹏院士的文章。看了二篇文章,戚正风教授松了一口气。因为肖纪美院士的文章 [4]明显不同意纪要,而支持纪要的钟群鹏院士的文章[5]竟然从头到尾都是 错的,真是难以想像,院士竟会写出这样的文章。针对钟群鹏院士的文章,戚正 风教授写了一篇评论性文章[6],直接寄交材料导报主编师昌绪院士,要求在 导报上发表,但至今不予发表。与此同时,戚正风教授给当时的工程院院长宋健 写了信[7]并附去了钟和戚的文章[5,6]。在致宋院长的信中提出了二个解 决争论的办法,一是建议铁道学会召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对此争论进行公开讨论; 二是建议取消行政干预,争论双方可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各自的观点,包括对对 方观点的评论,至于选用什么钢制造车轴,由生产厂自己决定并对车轴的质量负 责。宋院长收到信后批交办公室处理,办公室找了铁道部,铁道部拿出了根据第 一个版本纪要写的对人大,政协提案的答复[8]。工程院办公室将此答复寄给 了戚正风教授。戚教授收到后一是感到受宠若惊,一个普通教授居然享受到了全 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的待遇;二是感到啼笑皆非,因为答非所提,对提出 的二条建议置之不理。



关键词: 车轴     之争     中国     学术界     腐败     争论     铁道部     因为    

菜鸟
2003-11-12 22:03:00     打赏
2楼
在此期间,又有几位知名学者卷入了这场争论。其中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专门从事疲劳研究的王仁智研究员,他在仔细分析了林吉忠发表在金属学报上的 文章后认为该文从试验到理论分析都存在严重错误,其中有些数据明显是伪造的, 王研究员为此撰写了评论文章。还有机械科学研究院专门研究构件断裂的吴清可 研究员也撰写了评论文章。但是这类评论文章在国内没有刊物会让你发表,看来 公开进行学术争论在中国大陆还是遥远的将来。   曾任中国热处理学会理事长的原机械部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孙大涌研究员主 动提出由他与铁道学会负责人联系组织一次学术讨论会。但事隔不久,看来是由 于铁道学会负责人受到铁道部的压力,孙大涌研究员也只好打了退堂鼓。   肖纪美院士在论文发表后曾表示自己已八十高龄,精力有限,现已通过论文 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故决定退出这场争论。但是,事隔不久,铁道部竟又 下令全面推广50钢轴,即不仅用于货车,也要用于机车和客车。有了三位院士签 字的纪要,官方就有恃无恐了,反正出了事,死了人,有你们三位院士负责。但 是肖纪美院士坐不住了,因为货车断轴出事,只会造成物质损失;而机车、客车 断轴出事是要死人的。所以肖纪美院士表示此事我还得过问。   鉴于林吉忠等人提交的论文中所用的数据明显有假,致使召开讨论会变得毫 无意义。因此肖纪美院士和戚正风教授主张由铁道部拨出经费委托钢厂按40、50 车轴钢标准中规定的含碳量上限专门炼一炉40 车轴钢及一炉50车轴钢,分成三 份,一份送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一份送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另一份交林吉忠, 由三个不同单位按统一的方案(其中包括肖纪美院士在论文中提到的必须补充的 内容)进行二种钢的对比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开会讨论。铁道部对此意见照样 不予理睬。   过于天真的戚正风教授依然没有看清二院及院士的本质,认为多数院士还能 像肖纪美院士那样具有科学家的责任心和良心,能够对社会,对人民负责,支持 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故而给工程院党组书记徐匡迪院士 写信建议邀请十位从事材料研究的院士就此问题进行一次讨论。徐匡迪院士复信 同意这一建议并利用召开院士大会的机会组织了一次二小时的座谈会。出人意料 的是也是从事金属材料研究的徐匡迪院士没有出席会议,座谈会仍由师昌绪院士 主持,除肖纪美院士和钟群鹏院士外另邀请了七名院士参加。不知出于什么考虑, 有二位被邀请的院士没有出席,而铁道部却有四名官员出席了会议,持不同意见 的四位同志却无一人被邀参加。座谈会一开始,就由官方作单方面介绍,结果形 成了对反对方的缺席审判。师昌绪院士除宣布开会外自始至终一言不发。铁道部 官员大谈50钢轴如何如何好,新参加会议的五位院士对车轴及车轴钢根本不熟悉, 又不了解来龙去脉和具体情况,时间只有短短二个小时,根本未能深入讨论,好 几位院士迎合铁道部官方的需要,不负责任地说什么既然铁道部说50钢轴好用那 就用吧,不用再做对比试验了。座谈会草草结束。有意思的是会后整理出来的座 谈会纪要[9]的基调完全是为了维护上一个纪要[2]及钟群鹏院士的错误百出 的论文[6],用词是“对钟的文章无人提出异议”。不承认错误是大陆官方的 一贯做法,没有想到中科院及科学院也不例外。   对于四位同志以及肖纪美院士,郑中岳研究员,戚正风教授,三位全国人大 代表(陈难先、王润、余永宁),三位全国政协委员(汪大成、刘新香、靳番) 等来说该提的都提了,该做的都做了,既然官方坚持一意孤行,也就只能听之任 之。就像黄河三门峡水库一样,尽管有人反对,仍照修不误,支持修三门峡水库 的张光斗当上了高级院士,反对修三门峡水库的黄万里却被打成了右派(最近官 方已经承认修三门峡水库是错误的,因为严重灾难已经出现)。所不同的是今天 不会因为你有不同意见就把你打成右派,最多不让你进工程院当院士。相对于五 六十年代,这也是一个进步。   前景怎样,要官方承认错误是不可能的,可能的一种做法是偷梁换柱,即用 45钢代替50钢,即名义上是50钢,实际上用的是含碳量偏上限的45钢。可能的另 一种做法是改头换面,如目前正在酝酿修建京沪高速铁路,借设计高速车辆的机 会将车轴钢含碳量降下来。如果50钢车轴发生断轴事故,完全可以封锁消息,推 卸责任。从争论公开化以来,铁道部官方已经严格控制了断轴事故的分析处理权。 一旦发生断轴事故,除官方指定的人员外,任何人不能介入。黄河三门峡水库使 用一年就因泥沙淤积而报废,但官方从未正式报道,老百姓一直被蒙在鼓里直至 最近。。   这场争论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并不复杂。用50钢制造车轴并不是新发明,50 钢被淘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不能说已经被淘汰的东西就不能再复活。但 要复活必须要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绝对不能出于私心,更不能弄虚作假,玩弄权 术,拿人民生命当儿戏。对于不同意见,应该虚心听取,以补自己考虑的不足。 如果分歧较大,开个学术讨论会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学会年年开会,就苦于没有 合适的有用的问题可供讨论,现在有了问题,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开会 讨论,利用行政手段压制不同意见,这只能说明心中有鬼。   可悲的是二院院士,表面上受到尊重,实际上只是一个工具。你的意见符合 官方要求,官方就用你的意见来压制不同意见,而且出了问题,责任得由你来负。 如果你的意见与官方意见相左,照样不被理睬。更为可悲的是新增补的院士均深 谙此道,不谙此道而好与官方唱反调的水平再高也当不上院士。为保已经到手的 特权,像肖纪美那样的真正的院士也就越来越少了。   正告读者,由于铁道部强行推广50钢轴,在中国大陆上将有越来越多的已被 国际上淘汰的车轴在运行,在大陆旅行,千万要注意。   参 考 材 料   1.陈大中,杨开庭,周振国,曾耀新。给领导和老师关于50钢轴事宜的汇 报,a。1997年4月;b。1999年6月;c。2001年4月。   2.铁路车辆轴钢学术研讨会纪要,2002年4月25日 师昌绪院士签发。(此 为铁道部内部用的第一版本,较公开发表在“材料导报”上的第二版本多了80多 个字,详见说明)。   3.铁路车辆轴钢学术研讨会纪要,材料导报,2000年6月,p.6。   4.肖纪美,铁路车轴钢50与40的对比,材料导报,2000年6月,p.7。   5.钟群鹏,对40,50轴钢的几点看法,材料导报,2000年6月,p.9。   6.戚正风,对钟群鹏院士“对40,50轴钢的几点看法”一文的讨论意见, 2000年8月。   7.戚正风,给宋健院长的一封信。   8.工程院的答复。   9.“铁路车辆用40钢50钢轴钢座谈会会议纪要,2002年6月。   说 明   1.铁道部内部用的第一版本纪要较公开发表的第二版本纪要多了以下84个 字:(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形成一致见解,为慎重起见,与会专家会后又分头查 阅了相关文献,认真地分析了正,反两方提供的报告,对一些技术细节进行了咨 询,“材料导报”的同志做了细致的协调和服务工作,最终)。   从删除的这一段内容看,这份纪要显然是铁道部事先拟好后强加给座谈会的。   可笑的是师昌绪院士在会上签发的纪要居然把会后的查阅,分析和咨询都包 括进去了,而且这份纪要当天就放到了铁道部部长付志寰的桌上,铁道部根本就 没有打算等查阅,分析和咨询的结果。   看来签发这份纪要的师昌绪院士很清楚这是明显的弄虚作假,所以在公开发 表的时候只好将其删除,以免露馅。   2.如需要其它参考材料,我们可在以后发去。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菜鸟
2003-11-13 20:39:00     打赏
3楼
腐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菜鸟
2003-11-21 00:54:00     打赏
4楼
那到不必,也杀不完。

共4条 1/1 1 跳转至

回复

匿名不能发帖!请先 [ 登陆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