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孔子说:“草上之风必偃。”是说统治者的作风像风,百姓的作风像草,风往哪边吹,草
往哪边倒。晋代王绚,是王彧(yù)的儿子。他六岁时,外祖父何尚之很赏识他,教他读
《论语》。古人有避长者名讳的规矩,读书遇到与长辈名字相同的字,要改读成别的字。当
读到“郁郁乎文哉”时,因为“郁”和“彧”同音,而且吴地人称呼父亲为“爷”,所以何
尚之与外孙开玩笑说:“这一句可改为‘耶耶乎文哉’。”
王绚立即拱手回答道:
“尊者之名,怎能拿来开玩笑?如果这样,‘草上之风必偃’是不是也能改为‘草翁之
风必舅’?”王绚说的“翁”即指何尚之,因“尚”与“上”同音;“舅”指何尚之的儿子
何偃。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聪明者不长寿 南朝齐主客郎李恕,身材矮小,却穿一件长长的袍子,卢询祖的腰很粗,却捆一条短衣
带。李恕开卢询祖的玩笑说:
“卢郎腰粗带难匝。”
询祖马上反唇相讥:
“丈人身短袍易长。”
“丈人”是对老人的尊称,因李恕年纪大,所以卢询祖称的“丈人”。李恕见没难住卢
询祖,便又加一句:
“卢郎聪明,必不长寿。”
卢询祖立即答道:
“我看到老大人白发苍苍,也就知道自己不算太愚蠢。”
——唐·朱揆《谐噱录》
一只凤 《论语》上记载有个楚国狂人路遇孔子时唱歌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晋初人邓
艾口吃,与人说话时常自称“艾……艾”。晋文帝司马昭与他开玩笑说:“你说‘艾艾’,
共有几个‘艾’?”邓艾立即对答道:
“楚狂人唱的‘凤兮凤兮’,指的是一只凤。”
——唐·朱揆《谐噱录》